思政教学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思政教学

思政教学

信息污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影响

发表时间: 2013-03-24 12:00

信息污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影响,可以从教育教学对象和教育教学本身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信息污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分析

第一,导致新的信息匮乏

在污染信息超载的情况下,信息量太多意味着有益的信息和有害的信息、精确的信息和模糊的信息混杂,真实的信息和失真的信息、最新的信息和过时的信息聚集,这给大学生搜集、处理和利用信息带来极大的困难,在校的大学生本身就具有社会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的特点,当面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信息时,他们很难从中进行筛选、判断、甄别,由此出现相对信息匮乏的问题,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大学生反而难以查找到科学有益、对自身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冲击主流意识形态

当前,泛滥的媒介信息中各种文化激荡,各种思潮涌动,各种观念交织。尤其是西方霸权主义国家利用媒介正在进行“思想渗透”、“价值输出”、“文化侵略”,这对于长期接触网络、思维敏锐、思想活跃、精神需求日趋多样化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尚未成熟的的大学生来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侵蚀和渗透,从而导致政治意识、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淡化,甚至造成文化家园的迷失和文化根基的断裂,诱发严重的信仰危机。

第三,造成社会认知偏差

媒介信息为人类建构了一个“拟态环境”拟态环境一方面反映着现实社会, 另一方面也与现实社会存在较大差异。拟态环境对大学生具有很大影响,甚至很多未踏出校门的大学生将大众传媒所塑造的这种信息环境当成现实社会。在这个拟态的信息环境中,当源源不断和数量巨大的负面信息呈现在大学生浏览器中,它向大学生所展示的是一个不稳定和不安全的社会,网络媒体所建构的“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偏差,直接干扰、阻碍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正确认识,使大学生产生对社会的认知偏差。

第四,引发信息污染疾病

铺天盖地的污染信息,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精神焦虑。目前,各种各样的“信息疾病”在大学生中已显现出来,如信息饥饿,由于有用信息匮乏,使有的大学生生理和心理上老感觉到不满足;信息恐惧,即惧怕危险信息,如惧怕隐私权被侵犯,个人隐私曝光,黄色暴力信息有害健康等;信息孤独,虽然在网络营造的“虚拟世界” 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直接、简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感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拉越大,缺乏坦诚以待的朋友。这些症状给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严重损害大学生身心健康。

 二、信息污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影响分析

第一,教育教学环境更加复杂

不可否认,信息化时代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环境。信息技术发展可以说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如利用网络广泛性、丰富性、及时性和交互性等特点,高校师生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有学者就指出,网络传媒无中心的离散结构和开放性的海量信息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统一思想、统一舆论导向功能有很强的冲击性,其很容易使人表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目标模糊化,道德行为方式漠视权威,无视中心,忽视规划。

第二,教师的权威地位被消解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介轻易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这就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和信息方面优势地位,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它迫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不但在思想上、观念上而且在能力上、技术上都要介入网络。要熟悉网络知识、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能及时收集、分析、监控时下网络、手机媒体的不良信息,发现学生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尤其是带有群体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能够针砭时弊,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另外,在各种文化与社会思潮的争锋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在学生中保持原有的话语权威,这都需要思想政治教师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三,教育教学内容不可控制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外部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变化。教师不再能有效掌控主流声音,受教学者在信息接受方面具有更强的自主性,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学难度。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管是从课堂内还是从课堂外接触到的东西,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符合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要求的内容和信息,然而,网络的应用,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潮,其中不乏反动言论与思想政治观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具有不可控性,如果教师不了解网络信息,无法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还是一味地向学生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就无法真正实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等功能,宣讲的内容因为缺乏针对性,还可能引起学生的抵触和排斥。

第四,教育教学方法面临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教科书即教材”、“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来启发教育大学生,使其崇尚真、善、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随着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大学生已成为多渠道、立体交叉的信息收集和交换者,如果再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单向灌输模式,教学效果必定大大折扣。由于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极广,思维非常开阔,自我意识、自我判断增强,对“专家”、“权威”不再迷信,不会轻易接受单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灌输,而且面对无法把握的海量信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要求进行对话,要求直面理论与现实的矛盾问题,这些都亟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做出新的变革。

第五,教育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高校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主要在于,使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本身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实现起来就不易,在网络污染信息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信仰更难以被大学生认同和接受,网络中的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特别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布的各种攻击诋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言论,以及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造成了强大的冲击,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对是非的正确判断,反而使他们从小通过教育培养起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被网络上的恶意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渗透乃至颠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